政策法规
3600万套保障房建设不是“大跃进”
来源:  编辑时间:2011/12/1 15:10:33  点击数:

27日,住建部部长姜伟新一句“限购不得已”令很多地产商喜不自禁,在他们看来,这是“限购令”即将松动的信号。但他们显然忽略了姜伟新发表此番言论的语境。姜伟新原话为:“这个政策(限购)是个行政办法,是我们不得已而采取的办法,是在房价高速上涨,其他手段都用了以后,都起了作用,但还差那么点火候才能把房价抑制住,至少是将过高过快上涨的势头给抑制住,最后不得已出了这样一个限购的措施。”姜伟新表示,他很赞成更多地采取税收手段对房价进行调控,但这有赖于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而这是一个艰难的工作。

从上述表述可见,姜伟新实际上表达了一种遏制房价上涨的决心,不达目的不罢休,即使采用行政手段也在所不辞。而在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后,如果房价仍然没有回归到一个合理区间,那么即使限购政策退出了,还会有诸如房产税的政策登场。

有部分人或许对此不以为然。他们会说,一旦经济衰退,政府还会有这样的底气么?从目前的情况看,政府有这样的底气,该底气来自于保障房。年初还可以怀疑3600万套保障房安居工程是一个大跃进工程,持续不了多久,但现在必须正视,政府对此作出了统筹考虑并有其深意。

首先,保障房大规模启动,可以有效填补经济刺激措施退出和商品住房投资下滑产生的投资空白。姜伟新透露,2011年1000万套保障房如果全部完成建设,约需要资金1.3万亿。事实上,在政府目前进行的住房制度的顶层设计中,保障住房被排在了第一位,而目前提出的到2015年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要达到20%也只是一个动态数字。这意味着,未来保障房在拉动投资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视。

其次,中国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转型,特别是在外需低迷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居民消费成为关键。而居民消费意愿薄弱显然受制于住房、教育和医疗等难题。因此有必要搬开住房这座大山,一方面即可抚慰民心,另一方面亦可释放消费潜力。

这或许是政府最终想要达到的目标。在这一逻辑中,资金可能是唯一的障碍。但事实表明,政府是能够克服这一困难的,而不是像年初想象的那样,今年1000万套不会行得通。

财政部部长助理王保安介绍说,近几年,中央财政根据我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阶段性任务要求,千方百计地筹措资金,从2007年的72亿元增长到今年的1522亿元,如果包括农村危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工程,这一数据是1700多亿。从品种结构上讲,公租房中央财政负担了40%,廉租房中央财政负担了50%。目前看来已经基本保证了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正常进展。

在资金政策的设计与资金渠道的安排上,政府早已作了深入研究。王保安在回答人大委员问询时肯定地表示,作为一项标志性的重大民生工程,政府已经作了详细的政策安排,因此其资金来源是可持续的。

虽然各地在实施和执行政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必须正视,政府在房地产问题上的思路已经发生重大转变。这不仅事关民生,也事关经济结构能否成功转型。